随着“用工荒”拐点的临近,大量制造企业陷入增长乏力的泥淖,这也正加速推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智能制造破解了制造业的困境。实现智能制造,未来是人与机器共同协作的平台。人才经过长期生产实践中未来会发生更大的价值。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劳力成本比例在整个产品中的确在下降。我国现在正处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阶段,为了实现产品设计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个性化产品需要个性化的生产,当制造企业的服务个性化以后,未来,我国的人力成本优势未必会不存在。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劳力成本在整个产品中的成本比例在下降。在个性化的产品设计服务这一块是需要增加人手,制造业的工业自动化还没有说到服务自动化,需要企业在智能化的过程当中做好服务化的转型升级。个性化的产品需要个性化的生产,需要大量的设计人员,未来的服务需求和服务市场可能会和今天的很多智能产品一样,产品的竞争除掉前端市场和营销能力,要长期站在产品角度看待成本和智能制造之间的关系。
工业4.0产品的智能化,是从智能制造系统互联网的形态,帮助整个社会收集数据分析用户需求,提前能够做出市场期待的产品,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现在越来越智能化,传统制造业首先要颠覆的是传统的设计思维。
邮箱:15236061639@163.com
QQ:60298351
微信:a18137798589
鱼骨图(Fishbone Diagram)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系统性应用 鱼骨图作为一种经典的
1 背景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工业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
“That’s cool!How much?”在人来人往的深圳工业展(ITES 2025)上,来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