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

2017年12月19日 来源:科工网-国际互联网+生态服务平台  浏览 1705 次 评论(0)
  “十三五”时期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省基本形成现代化建设大格局的关键时期,也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贯彻落实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科学发展,是打造网络经济强省和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选择。为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发展,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结合我省信息化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
  “十二五”时期,省委、省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我省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成就,信息化发展指数在的位次逐年上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跃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效显著,信息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信息化惠及民生稳步推进,网络经济加速发展,有利于释放信息化能量的发展环境正在快速形成,信息化已经成为引领全省经济社会迈向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力量。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积极推进实施“宽带中原”战略,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郑州互联网骨干直联点顺利开通运行,“全光网河南”如期建成,我省成为七大互联网信源集聚地,郑州跻身十大通信枢纽。信息通信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2.2亿元,是“十一五”总投资的1.6倍,全省光缆线路总长度、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移动电话基站数分别达到122.4万公里、2403.2万个、24.9万个,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21倍、1.8倍和2.5倍,各省辖市、县(市)城区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行政村光纤通达比例达到96.4%,率先在实现行政村、高速公路、高铁和3A级以上景区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全覆盖。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稳步推进。大力实施“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工程,“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2015年我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为71.87,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5.96。骨干企业“两化”融合成效显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深入推进,建成一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企业和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组织开展了“创新中国行”和“智慧企业”建设等助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活动,构建了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体系。“两化”融合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建设取得*成效,区域和行业的工业云平台体系初步建立。高标准完成郑州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任务,安阳工业电子商务区域试点取得有效进展,在推动企业竞争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成效显著。
  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656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2倍。智能终端产业规模快速扩大,2015年全省智能手机产量和维修量突破2亿部,占全球供货量的七分之一,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感知设备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位居领先地位。软件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8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3%。信息产业保持较好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态势。2015年全省电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53亿元,增速持续高于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以上。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电子商务规模不断壮大,集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7720亿元,较2014年增长36.4%。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准,郑州被确定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洛阳被确定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全省涌现出中华粮网、工厂网、中钢网、鲜易网、企汇网、回家网等一批知名本土电子商务平台,在相关领域居于领先地位。郑东新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河南省电子商务产业园、中部电子商务产业园、河南网商园等园区初具规模。培育电子商务示范企业7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3个。
  社会领域信息化水平大幅。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逐步完善,承载各类纵向政务系统68个。电子政务应用深入普及,有效了各级政务部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以各级综合门户网站为核心的政务门户网站群成为信息公开的重要窗口。省级政务云平台和数据建设初具规模并投入使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信息化应用逐步深化,社会保障卡、居民健康卡发卡量分别超过6000万张和600万张,均位居,在率先实现新农合全省跨区即时结报;开展了数字化医院评建工作,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教育系统“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全省78%的中小学校接入了宽带网络,43%的中小学校构建了校园网络环境,72%的学校建设有多媒体教室,使用网络学习空间的师生人数达到300万人。农业数据、“三农”信息服务平台以及12316“三农”热线省级综合服务平台初步建成,涉农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增强。和省级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稳步推进,城市管理和服务智慧化应用逐步普及。“十二五”期间,我省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化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差距较大,区域和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融合创新能力较低。产业支撑能力不足,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不发达,龙头企业偏少,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链协同配套不完善。信息化集约建设推进滞后,电子政务共建共享水平较差,信息资源集聚和共享程度较低。信息化统筹推进力度不够、职能分散,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难以落地。信息化人才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尚不完善。网络保障体系不健全,网络防御能力偏弱,难以满足网络经济强省建设需求。
  (二)面临形势
  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技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兴起,互联网技术创新、应用服务和深度融合方兴未艾。信息化已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力支撑和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具有渗透和作用,网络经济是信息化催生的新经济形态,具潜力、具爆发力、具成长性。我省深化改革有力推进,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潜力加速释放,蓄势崛起态势日益增强。继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之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相继获批,我省在大局中的地位日益,重大战略叠加效应持续增强,赋予我省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战略平台,有利于我省发挥信息化后发优势,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抢占信息化发展制高点,打造特色*、优势突出的网络经济强省。
  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我省信息化建设还面临严峻挑战。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地纷纷加大信息化推进力度,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布局,我省信息化发展相比发达省份仍处落后地位,在区域竞争中将面临更大压力。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演进,信息化发展能力日益重要,但我省引领和支撑信息化和信息经济发展的领军企业和人才不足,核心信息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制约了我省信息化快速发展。同时,我省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为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也对信息化发挥驱动引领作用提出更高要求。我省要抢抓机遇、抢占先机、破除瓶颈、补齐短板,大力推动网络经济强省建设,促进全省国民经济与信息化迈上新台阶。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以建设网络经济强省为主线,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协同应用创新,着力公共服务信息普惠能力,着力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着力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加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立足中原、辐射的网络经济强省,助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强省建设。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推动信息化项目建设和运营市场化。加强引导支持,加强战略规划和制度保障,转变服务模式,营造环境、创造条件,形成竞争有序、多元参与的信息化推进格局。
  ——融合创新,转型发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大力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壮大信息经济规模,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加快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程度汇聚和激发各类市场要素的创新力量,推动融合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支柱。
  ——集约建设,开放共享。加快推动信息资源开放开发,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强化信息化项目集约建设,限度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部门合作、项目集成、网络统一、数据开放、业务协同,防止重复建设、投资浪费、信息“孤岛”和业务分割。
  ——管控结合,保障。坚持和发展同步推进,以保发展、以发展促,正确处理和发展的关系。网络态势感知、防御和威慑能力。坚持管理和技术兼容并重,做到齐抓共管,维护网络与信息。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信息化成为驱动现代化的先导力量,全省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水平进入中上游行列,信息化融合创态环境基本形成,网络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蓬勃发展,建成信息基础设施高速泛在、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管理服务智能高效、保障有力的网络经济强省。
  ——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建成高速、移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宽带网络城乡全覆盖,郑州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直联带宽达到2000吉bps(比特/秒)。建成3—5个大型云计算,机架总规模达到7万架,达到140万台服务器的装机能力,形成支撑全省网络经济发展的云服务基础设施。
  ——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幅,基于互联网融合的创新业态加速发展,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服务水平显著,“两化”融合达到中上游水平,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6万亿元,商贸企业和规模以上生产制造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95%。
  ——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大幅。建设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基地,形成较为完善的智能终端全产业链集群。打造以郑州市为核心的信息产品研发生产基地。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信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800亿元和700亿元。核心关键技术和相关优势产业实现新突破。
  ——社会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显著。支撑社会运行的智慧管控体系基本建立,社会运行依托网络平台基本实现实时感知、精准控制和智能管理。政务信息化支撑社会治理坚实有力,“互联网+”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教育、交通、医疗、养老等民生信息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线上线下服务对接更为紧密,体验式消费、远程服务、在线服务等新服务模式快速普及。
  ——信息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行业监管、数据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财政、金融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制度障碍和政策瓶颈得到有效化解,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环境*优化。网络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网络综合管控能力*。
  三、主要任务
  (一)坚持创新发展,强化网络经济产业支撑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适应信息时代跨界创新、融合创新和迭代创新的体制机制。以信息化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为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
  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持续开展“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推动企业创新,加速实现产业整体升级。开展“两化”融合贯标和对标诊断,推动企业建立完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促进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加快工业物联网传感技术、可编程逻辑控制技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关键智能制造技术装备研发生产,推动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制造执行系统、产品全生周期管理等系统在制造业普及应用,鼓励智能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工业控制系统等在机械装备和消费品中集成应用。支持制造企业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等新模式,鼓励企业开展融合数据分析、产品后市场服务、总集成总承包、供应链整合管理等创新服务,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鼓励大型制造企业开放“双创”平台各类资源,“裂变”优势,建立生产性行业信息服务平台,面向行业提供研发设计、检验、速效租赁等社会化服务。
我来说两句
人参与 丨 评论0条)
图标
注册 登录    
评论列表
每页 10 条,共 0 条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

×

邮箱:15236061639@163.com

QQ:60298351

微信:a18137798589

(版权所有 科工网&北京天云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 Copyright 2015 - 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0211号-5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