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规模效应逐渐显现以及技术不断进步,更多的机器人将会上岗,而更多的工人则会下岗,这一趋势当然是残酷的,而是当技术进步改变了用工环境,人将如何适应并适时对自我做出调整。
尽管就当前技术水准来说,机器替代人工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但是目前的现实条件,却极为有利于这一天的尽快来临。
首先是人口红利即将告罄,身边老人越来越多,就能够感受到人口红利消失的速度。当劳动力真正不够之时,除了仰赖机器人还能指望什么?其次,技术进步已经逐渐越过瓶颈。虽然距离科幻般的技术层次尚有差距,但替代相对简单的人力工序,目前的技术已经不是太大问题,的障碍还是成本收益比。
人工成本的持续走高,客观上却也极大激发了机器人技术的改进动力。一旦如海立集团那样发生成本逆转,机器人替代人工,将会是一个不断加速的过程。这种加速过程,我们在IT行业上,已经看得*清楚。
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机器人成本的不断下降,这样的“剪刀差”将会成为许多人的噩梦。也正是在此时,对于课本上曾经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工砸毁机器”,人才有了感性的认识:那当然是一种深深的绝望,但却是终究无法改变的现实。
也许能够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对于人来说,这一趋势当然是残酷的,当技术进步改变了用工环境,人将如何适应并适时对自我做出调整。
邮箱:15236061639@163.com
QQ:60298351
微信:a18137798589
1.需求背景1)建立覆盖加工车间的分布式控制网络,实现NC程序的有效调用、稳定有效传输和在线加工等,
上周《2025年国产智能机器人企业竞争力报告》(瞭望财经快思慢想研究院)突然刷屏朋友圈。这份报告直接
汽车行业与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协同发展确实正在形成一条高潜力的产业链,两者的技术共享、供应链整合和市场联